English

方正是谁

1999-08-14 来源:生活时报  我有话说

1985年,中关村各类公司达到90多家。这使平静的北京大学泛动起一阵轻微的涟漪。一些教师怦然心动,一向为人师表的教师好像有种落伍的感觉。冷静下来,他们又在思考。我们是不是也去办公司?

面临人生新的抉择,他们的心情是矛盾的。北京大学是神圣的,这里有一代名师,这里有“五四”的光辉,这里还有民主、科学的圣火。他们带着多少厚望、多少希冀踏进了这座圣殿,而且成长为新一代的人民教师。

当他们最需要深造的时候却被文革10年所断送。但张玉峰却在社会大课堂里学到了另外一种知识。

1969年,北大技术物理系、无线电系、力学系迁到三线的陕西汉中办学。当时规定,家庭出身好的才能到三线,出身不好的只能留京。张玉峰是贫农的后代,高兴地跟着大家一起回到了他的家乡。

1979年,在师生的要求下,经邓小平批示,北大汉中分校回到了北京。张玉峰如饥似渴地补习知识,一门心思钻进了象牙之塔。教学、科研、写论文。他又受到北大环境的熏陶,北大的传统就是要教好书、育好人,论文在全国拿第一,评上国家奖,让全国的高校向北大看齐嘛。渐渐地,张玉峰发现,很多的一流成果也就是那么一回事,论文发表了,鉴定一通过,也就划上句号了。评上教授,就到顶了。至于你的那个成果怎么样,能不能拿到老百姓手里,根本不关我的事。他想,像我这样到时间评个教授应该不成问题,但仔细想来,终生困在象牙塔里,怪没意思的。文革10年,耽误的东西太多,搞理论物理,肯定力不从心。他想,北大3000教师,15000多学生,过剩的教师队伍,怎能都拥挤在一条小路上蹒跚而行?上面提倡一部分教师转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但是,在北大的历史上,教书人没有改行去做生意的。北大向来“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可是,今天不是太学时代,知识分子如果死守书斋,天下也未必得兴。张玉峰生性不是一个弱者,是敢想敢干敢冒险的人,人家能换个活法,我为何不能,人家能闯,我为何不闯?

他的这一想法恰好和学校的想法吻合。此时,学校挑选了几位精通硬件技术有志于从事科技开发和转化的教师来办公司。张玉峰就这样走出了拥挤的小路,看到了辽阔无边的商海: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去打开生产力的财富大门;驾一叶扁舟,从波光潋滟的未名湖起航,这就是人生新的定位。

寒假到了。北京大学显得格外空旷静谧。亭台楼阁,曲径回廊已不见人的踪影,只有怒吼的狂风卷起漫天的沙尘在那儿恣肆漫舞。

忽然,一阵劲风把42楼学生宿舍的一间房门吹开了。门对面厕所里的臭气马上在屋里弥漫开来。这是间60平方米的大屋,是学生的活动文娱室。

这一天,对于张玉峰、楼滨龙、花文廷、黄禄萍、黄晚菊、丁谨玉、陆永基来说,既是神圣的又是严峻的。他们聚在一起,商讨着未来。他们设计着、盘算着,渐渐地就有了不周全的设计,不周全的设计并不是不好的设计。这几位中年教师,分别来自北大无线电系、技术物理系和数学系。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此时,他们以一种新奇的目光,在热烈地谈论着,全然没有注意到刺骨的寒风和恶臭。

美国旧金山的硅谷、波士顿128号公路边的那些智力密集型高科技企业,他们把知识当作资本,用它来大把大把地赚钱,真像一个神话。这个神话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他们。

轮到要给自己的公司起名字了。能不能像SUN那样?不行。这是做生意,不好用北大的名字。多少双眼瞧着咱们,万一有个闪失,岂不坏了北大的名声。花文廷想了半天说:“我看,就叫北达科技服务部(北大新技术公司前身)。北大、北达,一语双关。”说完,大家连声叫好。张玉峰担任了总经理。

钱,他们当务之急是缺钱,学校给了3万元开办费,对办公司只能是杯水车薪。自己凑?可每人的工资也就五六十元。怎么凑也不够。他们必须想办法。没有钱,公司运转不起来。那些天,几位勇士不谋而合,都在做着同一个梦:筹钱。

正在这时,北大计算机所教授王选知道了。对于王选来说,此时,他要创办一家公司是有条件的。他可以采取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一条龙的办法把汉字激光照排技术转化成生产力,也可以赚不少钱。他没有这样做。

王选想,用什么方法来支持北达科技服务部,使双方都有利。要是把照排控制器让给北达生产,显然不合适。这是国家经委管的产品,没有上面的指示,他不能自作主张。想来想去,他决定从课题费中拿出10万元,让公司先为他的项目做字模。1985年7月9日,王选给了北达科技服务部一个好价格。他想,我们拿到了国家的科研经费和技术改造费,何不让公司也能多赚点儿。这真是雪中送炭,北达科技服务部的人,都用一种感激的目光看着他。

从1986年5月4日北京大学理科技术公司(前身北达科技服务部,后更名为北大新技术公司)成立到1988年,公司为王选的项目做了整整3年的字模。然而,除此之外,如何进一步支持公司生产自己的产品?王选颇费脑筋。他和其他同志想了一个办法,把北大计算机所设计的一个用点阵作词库的轻印刷系统,让公司来生产。尽管轻印刷系统的总体方案并没有多少特色,但它既能赚钱,又不影响他们和别人的合作。这样,公司开发,计算机所个人参加协助,也就不算违规了。

这是北大新技术公司最早的产品雏形。

春夏两季过去,又经过多方筹资借贷,1988年初,北大新技术公司的流动资金达到2000万元。第二年,当营业额突破3000万元,利润达到300万元时,他们深深感到资本和劳动共同创造世界的力量。

摘自《谁是方正》范建著定价:32.00元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